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一點在所學專業就業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同的是,市場反饋的速度可能比我們預想的快很多。要不了三十年,可能十年、五年,冷熱門專業就要大換血了。
近兩年比較典型的,就是計算機專業了,5 年前擠破頭進的計算機專業,如今成了學生口中的 “新天坑”。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報告顯示,計算機工程畢業生失業率 7.5%,計算機科學也有 6.1%,比藝術史專業(3%)還高一倍多!更讓人震驚的是,失業率最高的十大專業里,計算機相關專業占了三席。曾經的 “香餑餑” 怎么突然成了 “就業天坑”?
對各專業大學畢業生數據統計
而曾經被吐槽 “畢業即失業” 的生化環材,卻悄悄成了就業市場的香餑餑。今天,優越君就來聊聊,為什么風頭正盛的計算機專業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天坑”,還能申請嗎?傳統天坑專業又為什么開始崛起?
一、計算機怎么成了 “新天坑”?
先說說曾經的 “香餑餑” 計算機專業。前幾年,不少學生和家長都覺得 “學計算機準沒錯”,擠破頭也要進這個專業,覺得畢業就能進大廠、拿高薪。可現在不一樣了,計算機專業漸漸成了學生口中的 “新天坑”。
過去十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數量翻了一倍還多。內地的競爭更夸張,今年各大廠校招雖然喊著 “新增上萬崗位”,但仔細看會發現,AI 相關崗位占比超五成,且門檻越來越高。普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如果沒有 AI、算法等相關經驗,想進大廠難如登天。
其次是薪資性價比越來越低。雖然數據顯示,香港 AI 碩士里,頭部 10% 能拿到 52.8 萬港幣的年薪,但這只是少數人的情況。
內地普通計算機畢業生,起薪漲幅其實很有限,一線城市程序員平均月薪在 8000-12000 元,可每天要面對 996 的加班模式,還得擔心 35 歲的職業焦慮。
反觀同樣新能源行業,起薪已經漲到 8000-15000 元,工作強度反而比互聯網行業低一些。
最“坑”的,可能是企業已經不招基礎崗位了。現在 AI 編程工具越來越成熟Claude 3.5、GPT-4o 在編程競賽里,還能贏過人類頂尖選手;微軟的 “SW E 智能體”,已經達到了普通程序員的水平。
那些只懂敲代碼、不懂業務的學生,很容易陷入尷尬,他們能做的基礎崗位,正被外包和 AI 工具慢慢替代。云計算公司 Salesforce,就宣布 2025 年起不再招軟件工程師,要么把工作外包出去,要么用自動化工具替代。
二、傳統“天坑”專業需求暴漲!
和計算機專業遇冷不同的是,曾經被大家吐槽畢業即失業的 “生化環材” 這些傳統 “天坑” 專業,現在,這些專業悄悄迎來了自己的就業春天。國家戰略和產業升級的推動,讓這些曾經的冷門領域,變成了如今的剛需賽道。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的就業藍皮書數據,2024屆理學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為6115元,處于所有學科門類第三的位置。
具體到專業,應用化學月收入較高,為6217元;數學與應用數學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就業滿意度均較高,且均為87%,高于本科平均數據較多。
以前大家覺得 “生化環材” 是 “天坑”,主要是因為那時候產業結構還沒轉型,相關的崗位少,畢業生不好找工作。但現在不一樣了,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環保產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自然就成了就業市場的 “香餑餑”。
數據顯示,我國“十四五”期間,雙碳領域人才需求近百萬人,但目前相關從業者僅十萬人左右,缺口高達90萬。
薪資也很誘人,碳排放管理員初級崗位年薪能有 10-25 萬,資深的碳資產開發師,年薪甚至能破百萬,比以前傳統環保崗位的薪資直接翻了一倍。以前想找都找不到這么對口的崗位。
三、計算機專業還能選嗎?
看到這么多負面消息,很多同學和家長會問:“現在還能申計算機相關專業嗎嗎?” 其實不是說計算機專業就完全不能選了,計算機專業的優勢仍然在。
雖然AI 工具可能替代 30% 的基礎編程工作,但會創造更多高價值崗位。AI 訓練師、模型優化工程師等新興職業需求激增,2025 年相關崗位缺口超100萬
只是企業的需求變了 ——要么缺高端技術人才,要么缺能把計算機和業務、行業結合起來的復合型人才。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其實沒有永遠的 “天坑專業”,只有跟不上趨勢的人。留學選專業,不能只看短期熱度,還是需要結合自己的發展來系統規劃~
以上是【計算機或成第5大“天坑”專業?傳統“天坑”專業需求暴漲!】相關的全部內容,查看更多【英國留學申請】相關資訊可前往【優越留學】首頁!詳細申請規劃及方案定制請預約優越留學顧問為你一對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