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組織部發布了《上海市2026年度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公告》,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點是:今年400個左右的選調生名額,全部面向國內高校應屆畢業生,留學生不再有報考資格。
簡單說,2026 年上海選調生就是 “國內高校專場”,留學生連報考的機會都沒有了。
很多人一聽就炸了鍋
“留學生是不是徹底沒戲了?”
”還能留學嗎?”
“留學生還能進體制內嗎?”
......
先別急著下結論。這事兒,既沒那么簡單,也沒那么嚴重。今天,優越君就帶大家一起來把這個政策搞搞清楚??
01、政策試點收尾
先看 2026 年上海選調生的招聘范圍,公告里寫得很清楚,400 個左右的名額只面向四類國內高校畢業生:
北大、清華、復旦等 44 所頂尖高校的應屆生;
中央財經、北京郵電等 30 所高校 “雙一流” 建設學科的碩士及以上應屆生;
華東政法、上海理工等 22 所上海本地高校的特別優秀應屆生;
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這 3 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碩士及以上應屆生。
*詳細院校清單見文末附錄
對比 2025 年的政策,差別就很明顯了。去年的選調公告里還專門提到要招 “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應屆優秀畢業生”,報考范圍參考的是上海留學回國人員可直接落戶的高校名單,里面美、英等國家的高校占了不少,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 4 所香港高校也在其中。
而且這不是上海獨有的情況,從去年開始,重慶、四川、山東、云南等不少原來招留學生的地區,都已經不再招錄了。
當時全國 31 個省份里,只剩上海、北京、河南還留了口子。北京也只留了 “優培計劃” 這一個模糊的通道,算是全國政策的一個縮影。
但其實這不是第一次上海選調 “不招留學生”。2022 年的上海選調生就只面向國內高校,2023、2024 年才試著給留學生開了個口子。
現在又調回去,更像是 “試點項目結束” 的信號,后面保不齊還會再開。
上海咨詢顧問:
今年專業類別還砍到了五個,刪掉了 “衛生健康類”,競爭肯定會更激烈。另外,報考條件也有調整,從原來的 “四選一” 變成了 “二選二”,還明確會考察政治理論知識。
02、選調為什么關閉留學生通道
相信很多同學和家長會有疑問,為什么留學生能進體制內那么多崗位,且還有很多崗位偏好留學生,唯獨在選調生方面,政策頻繁調整呢?
其實,政策調整背后,是多重考量的結果,也并不難理解:
選調崗位更看重知根知底
選調生不是普通公務員,是黨政機關的 “儲備干部”,未來要挑大梁的。現在國際環境復雜,不管是地緣摩擦還是各種輿論聲音,都讓 “安全” 和 “信任” 成了首要考量 —— 這種核心崗位,肯定希望人選的背景清清爽爽、一目了然。
留學生在國外待了好幾年,接觸的人和環境都比較復雜,再加上近兩年有外部勢力會刻意接觸留學生,有幾起留學生泄密事件鬧得蠻大,在核心崗位的選招上,會更保守。
與其花大力氣去排查,不如直接選一直在國內體系里成長的畢業生,背景透明、風險更低,組織上也更放心。
體制內更強調紀律性
留學生身上常見的特點是思想活躍、重視個人價值,這在很多行業是優點,但在講究 “紀律性”“服從性” 的體制內,有時候反而成了不確定因素。體制最看重的是 “集體利益優先”,需要大家擰成一股繩,要是個人想法和組織安排有沖突,處理起來會很麻煩。
尤其是現在的大環境下,組織對信賴感的要求更高。一直在國內學校接受培養的學生,對體制的規則和價值導向更熟悉,確定性也更強;相比之下,留學生的思維方式可能更多元,在這方面就顯得不占優勢了。
優越留學咨詢顧問:
選調生只是公務員的一種。留學生想進體制,還可以考國考、省考或者事業單位;如果考慮企業、科研院所或者外企,留學背景反而還是個優勢。關鍵是要認清現在的政策變化,早點做好規劃,適應新情況。
03、對留學生影響,真的大嗎?
其實冷靜想想就知道,這事對絕大多數人影響不大,更沒必要恐慌。
首先選調生本就和 99% 的人沒關系。留學生能通過選調生進體制的名額本來就少得可憐,大部分人想進體制,靠的還是國考、省考、事業單位招聘,或者央企、國企的常規招聘 —— 這些渠道從來沒對留學生關上過大門,該怎么考還怎么考。
不管是上海還是其他城市,都在釋放一個信號:核心黨政崗位會越來越看重政治可靠和體制適配性。我們留學生也沒必要盯著這類崗位死磕,不如把精力放在更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地方。
留學生的長板是國際視野、語言能力和跨文化溝通經驗。比如國企、央企的出海業務崗、涉外部門,就特別缺這樣的人才;外企、金融、互聯網這些行業,也一直很看重留學生的國際化背景。
總的來說,上海選調生不招留學生,不是否定留學生的價值,只是核心崗位的選拔標準更明確了而已。對海歸來說,與其焦慮政策變化,不如找準自己的賽道。
附錄:上海市2026年度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高校名單
1. 北京大學等44所高校
北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遼寧: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吉林:吉林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
江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浙江:浙江大學;
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福建:廈門大學;
山東: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湖北: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湖南: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廣東: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重慶:重慶大學;
四川: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甘肅:蘭州大學;
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
2. 中央財經大學等30所高校“雙一流”建設學科
北京:中央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北京交通大學(系統科學)、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林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應用經濟學)、外交學院(政治學)、中國政法大學(法學);
江蘇:蘇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河海大學(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安徽: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河南:鄭州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
湖北:華中農業大學(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廣東:暨南大學(藥學);
云南:云南大學(民族學、生態學);
陜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長安大學(交通運輸工程);
新疆: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上海:上海海洋大學(水產)、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藥學)、上海體育大學(體育學)、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
3. 華東政法大學等22所本市高校(含4所“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體育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政法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公安學院、上海紐約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海關學院、上海商學院、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電機學院、上海健康醫學院。
4. 中國科學院大學等3所新型研究型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
(↑↑ 如移動端無法直接添加客服微信,請先保存圖片,在微信客戶端掃碼!)
以上是【【留學回國】上海2026選調公告已出:留學生無資格報名!】相關的全部內容,查看更多【英國留學畢業生】相關資訊可前往【優越留學】官網首頁!詳細申請規劃及方案定制請預約優越留學顧問為你一對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