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 小朋友把哪些瓶打倒,倒下的瓶的總和是25?
6歲 三只鳥下了一些蛋。每只下的都是奇數,一共下了19個蛋,每只鳥下幾個蛋?
7-12歲
7歲到12歲是私立教育的預備學校,相當于國內的小學和初一。上預備學校的主要目的是進入英國的一流私立中學。眾所周知的有哈羅公學、伊頓公學等。
根據教學大綱,公立學校的孩子在11歲時會參加國家統一考試,也叫做SATS (并不是美國的SAT)。考核科目為英語和數學。私立學校不受教育大綱的限制,每個學校可自主決定教授的科目和內容,學校開設科目的廣度和深度一般都遠高于公立學校平均水平。很多私立學校對于國家考試不屑一顧,根本就不參加(對,就是這么任性啊!)
私立學校的學生多數在12歲時會參加Common Entrance examinations (CE) 。這項考試是由私立學校協會出題,是學生進入哪所私立中學的一項重要指標。孩子們一般選五門。必考科目為英文、數學、科學。選考科目有地理、歷史、宗教、法語、德語、拉丁語、中文、宗教、和現代希拉語。除了CE外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面試。秉承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理念,面試在入學考試中所占比重很高。是的,聽上去和考牛津、劍橋等大學一樣復雜啊。來看看他們的考試內容。
歷史考題(二選一,建議答題時間25分鐘)
請聯系一兩個歷史事件,分析事件的起因和結果,并談談在歷史事件中是研究結果重要還是起因重要。
請聯系一兩個歷史事件,談談運氣在歷史事件中的地位。
13-17歲
13歲的孩子是進入中學的第一年。14歲進入兩年的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和兩年的A- level(英國高校入學考試課程)學習。這四年基本相當于國內的高中。GCSE第一年相當于我國的初三,第二年相當于我國的高一。其課程學制靈活,完成初二、或初三、高一在讀的中國學生都可以選擇入讀GCSE。學生兩年時間學習八至十二門課程。這些課程分為核心課和選修課兩種。核心課包括英語、數學、科學(生物、化學和物理的結合);選修課程包括近百門課程,可謂無奇不有,讓人腦洞大開:三十門語言、十幾門科技、七門人類學、七門宗教學、十八門藝術類、十二門社會學類等等。
優秀的私立學校開設的課程多,學生的選擇也就多。主要目的是保護和幫助孩子們發展他們的興趣。公立學校開設的科目有限。常見的選修科目為歷史、地理、商務、經濟學、工程學、戲劇、藝術、電子信息技術、宗教、西班牙語、法語等。考試結果分A*(最高)到G不同等級。GCSE考試類似于我們的會考,題目比較簡單。英國政府即將在2015年9月啟動的A-level改革,大大加強了GCSE成績在大學申請中的作用。
16-17歲為最緊張的A–Level學習。分為AS(高二)和A2(高三)的兩年課程。學生一般在第一年AS階段選修四-五門課,建議跟所選大學專業相關。根據AS的考試情況,學生可以放棄一到兩門,保證三門A2課程。
A-level階段提供的課程比GCSE還豐富,增設了考古學、經濟學、工程學、進階數學等科目。課程難度比GCSE高了許多,這兩年自學特別重要,因為考試里簡答題少了,小作文題多了,學生需要自己做海量的閱讀,寫作能力至關重要–這一點國際留學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去提高。僅僅把課本吃透是遠不夠的。
在收到AS成績的暑假(也就是相當于高二暑假),就可以考慮申請哪所大學以及專業了。一共可以選擇5所大學,牛津劍橋只能二選一,其它學校任選。10~11月份是遞交申請書的季節。AS成績+A2考試老師預估成績+GCSE成績 +個人簡歷是必須遞交的材料,競賽名次、社會實踐、獲獎經歷做為重要補充。知名大學往往有自己的面試或筆試。一般5月份前,學生就拿到附帶條件的通知書了。附加的條件為學校滿意的6月份A2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