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22日獲悉,23日至25日,以“聚智深海、共享蔚藍”為主題的第二屆海南自貿港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論壇暨深海技術創新大會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行,來自全球20個國家230多家機構約400名專家學者將共聚一堂,圍繞海洋科技創新、海洋能源及產業發展等領域交流思想、凝聚共識、推動合作。
本次論壇由海南省科學技術廳、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三亞市人民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海南省海洋廳聯合主辦,其間,舉辦開幕式和主論壇,以及9場平行專題論壇和5場平行活動。
開幕式上,將發布《聚智蔚藍:科技支撐海洋可持續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共識》,并提出深海科技創新的海南倡議;海南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進行簽約,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本屆論壇聚焦剛剛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開設了深海技術與深海考古分論壇,并配套舉辦相關主題展,為進一步推動深海考古與海洋文明的交流與傳播凝聚智慧。
近年來,海南科技管理部門積極推動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探索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路徑。中國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深海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經陸續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目前該省已聚集涉海科技企業超過1000家。海南還專門成立深海技術創新中心,實施深海技術產業促進專項。“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等多項國家海洋科技重大裝備入列,“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能力不斷提升。
針對國際科技合作領域,海南專門出臺并實施國際科技合作創新發展三年行動等文件,為進一步推動海南自貿港科技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撐。同時,以項目合作為紐帶,海南不斷深化與中國香港以及英國、美國、新加坡、俄羅斯、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地區和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