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 時間:2024-09-23 17:47
美聯儲降息落地后,A股在十一長假前將如何表示呢?
澎湃新聞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為,美聯儲略超預期的降息落地后,全球流動性正式迎來寬松周期,國內政策空間進一步打開。接下來,A股當前的磨底進程有望提速,降息周期利好市場風險偏好提升。
中信證券表示,“風險管理式”降息落地后的美元已進入降息周期,首次降幅50個基點略超預期,改善人民幣匯率預期的同時,也提升了國內貨幣政策彈性,預計增量政策將加碼,定價效率改善的A股當前的磨底進程有望提速。
“美聯儲降息幅度略超市場預期,全球流動性正式迎來寬松周期,降息周期利好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目前情緒底、估值底均漸近,若政策底進一步確認,則將形成共振反攻信號。”中信建投證券指出。
國泰君安證券進一步指出,全球貨幣緊縮伴隨著美國降息周期的開始而結束,A股在近期權重股調整后市場結構扭曲的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緩解,這為市場在未來探底后的反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配置方面,紅利板塊被多家券商青睞。中信證券便建議投資者,當前可以仍以紅利作為底倉之一。
“紅利板塊在經歷調整、自身擁擠度消化后、疊加市場主線不明下,可再次提升關注度。”興業證券稱。
中信證券:磨底進程有望提速
展望后市,“風險管理式”降息落地后的美元已進入降息周期,首次降幅50個基點略超預期,改善人民幣匯率預期的同時,也提升了國內貨幣政策彈性,預計增量政策將加碼,定價效率改善的A股當前的磨底進程有望提速。
首先,以50個基點降幅開啟降息周期,是美聯儲兼顧預期管理與風險應對的結果,以失業率為核心的“相機抉擇”下,預計美聯儲年內還有兩次25個基點降息。
其次,美元降息明顯改善人民幣匯率預期,提升國內貨幣政策彈性,國內政策預期波動加大,存量政策的效果和增量政策的加碼仍需觀察。
最后,美元進入降息周期后對全球風險資產估值有益,已充分反映悲觀預期的港股當前性價比依舊顯著,其近期反彈有望延續成為月度級別的修復行情;人民幣匯率預期顯著好轉,預計增量政策將加碼,定價效率改善的A股磨底進程也有望提速,但仍需耐心等待市場拐點信號,當前仍以紅利與出海兩條主線為底倉。
中信建投證券:底部將至
美聯儲降息50bp落地,幅度略超市場預期,全球流動性正式迎來寬松周期,關注三大邊際變化。一是國內政策空間進一步打開。歷史經驗看,美國降息周期啟動后,若國內面臨經濟基本面壓力,央行貨幣政策也會跟進寬松。例如2019年9月聯儲進行預防式降息,在美元走弱、貶值壓力緩解后,國內央行于11月跟隨式降息。預計中國后續會先下調OMO利率,再下調MLF與LPR等利率。
二是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下降,高利率敏感性的地產市場預計邊際復蘇;國內出口相關品類景氣預期改善。降息政策及時發力,美國經濟衰退擔憂進一步緩解,國內出口鏈反彈有望延續。
三是降息周期利好市場風險偏好提升,行業層面,參考A/H/美股三大市場于2007、2019、2020年聯儲降息周期啟動后1-6個月區間內的行業指數表現,醫藥、科技(港股互聯網)錄得超額收益的勝率靠前。但降息也并非價值到成長風格切換的充分條件,仍需產業周期或經濟需求企穩(若無明顯產業周期)的配合以提升成長風格勝率。
目前情緒底、估值底均漸近,若政策底進一步確認,則將形成共振反攻信號。另外,歷史經驗看,在年末資金調倉和保收益需求的催化下,四季度的市場風格較前三季度而言具備較明顯的差異化特征。
具體而言,一是反轉效應,即前三季度漲幅領先的品種四季度延續領先的勝率不高;二是布局景氣,次年業績排序領先的申萬一級板塊在當年四季度常能有靠前的收益表現。
結合當前宏觀基本面變化及歷史配置規律看,可逐步關注布局反彈高彈性品種,包括周期反轉的儲能、軍工、互聯網;高景氣延續的內需阿爾法,即汽車(自動駕駛)、家電等。
銀河證券:等待政策信號
美聯儲降息落地后,A股交易出現階段性活躍,根本原因是資金對國內刺激政策落地有了新的期待。但美聯儲降息與國內政策出臺并無直接關系,所以上周五LPR按兵不動后,場內資金情緒出現回落。
因此,在刺激政策正式落地之前,還是建議投資者以防御姿態應對,右側機會出現后再參與交易或更可取。此外,資金對美聯儲年內降息預期發生新的變化,而美聯儲實際降息仍有不確定性,不建議投資者過早押寶美國經濟的軟著陸。
操作層面,短期來看,“華為”、“特斯拉”等周末發酵的方向值得關注,考慮到盤面上熱點輪動依然很快,建議投資者根據個人短線能力審慎參與。此外,受益于流動性寬松的“有色金屬”與“創新藥”有階段性活躍可能。
中長期看,市場反轉還是要等待刺激政策,甚至是“非常規”政策的出臺,沿著政策可能刺激的方向布局依然是中長線的首選,建議關注“提振消費”、“科技自主”兩個主要方向。防御的倉位則建議關注此前回調比較充分的股息紅利資產,如銀行、油氣開采、港口等方向。
國泰君安證券:保持耐心
展望后市,美國大選、政策預期與三季報將是下一階段的重要路標。有利的因素在于全球貨幣緊縮伴隨著美國降息周期的開始而結束,A股在近期權重股調整后市場結構扭曲的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緩解,這為市場在未來探底后的反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倘若地緣或政策預期改善,季報影響將弱化,否則增長預期下修仍會繼續困擾股市。保持耐心,勝而后戰。
接下來,美聯儲緊縮周期的結束對中國資產仍然是有利的,在當前復雜的地緣、經濟與社會環境下,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能力變弱。因此,利率下降雖不能促使低盈利前景資產的風險溢價調低,但卻能夠對“低估值”+“增長前景穩定”的價值和成長型資產提供支持。A股出口鏈與港股的反彈便是縮影。
配置方面,雖然市場仍有一定的波動性,市場探底與整體估值下殺后股市會進入分化,結構有望涌現,可關注2025年增長前景清晰同時估值已明顯下移的方向。
申萬宏源證券:科創仍是高彈性方向
市場期待降息,但并非真正預期降息,前期市場交易政策變化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所以,美聯儲降息50bp,國內未馬上跟進降息,并未產生太大心理落差。
接下來,中短期格局不變,市場預期2024年A股基本面可能持續偏弱,2025年需求改善可見度仍較低。短期反彈邏輯更可能由分母邏輯觸發,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政策加碼,需要國內貨幣財政共振寬松形成共振。
配置方面,回調配置高股息是相對收益優選的判斷正在驗證。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政策見效,需要總量發力和風格均衡。同時,看好港股成為市場共識,港股更加受益于美聯儲降息,港股性價比優勢、資金供需優勢在短期集中體現。
行業方面,繼續基于二季報景氣線索,推薦新能源車動力電池,電網設備、風電,創新藥,保險。2024年內,科創仍是反彈中的高彈性方向。
華泰證券:底部形態初現
空間上,A股底部形態初現。兩融余額有企穩跡象、紅利性價比改善且前期強勢品種上周止跌、逆勢資金見拐點——近期產業資本凈增持額轉正。時間上,美聯儲降息僅提供有利條件,持續的反彈或仍需耐心。內部,財政貨幣政策提供/刺激有效需求的節奏/力度/效果待觀察;外部,美元及油價位于支撐位附近,能否進一步減壓面臨大選等不確定因素。
A股當前在空間上已行至底部區域,但當前面臨的內外部條件偏中性,走出底部尚需耐心,維持前期提示的四條配置線索:一是AH溢價收斂增配港股;二是市場沿ROE周期下行定價,憑借龍頭阿爾法優勢保持ROE穩健的非金融A50;三是基本面供需格局改善能見度尚且不高,短周期主動補庫且或可持續的通用自動化/船舶/通信設備/包裝印刷鏈;四是美聯儲降息落地,相對高美元融資敞口,降息強受益的港股互聯網、醫藥。
興業證券:市場再度來到底部區域
5月下旬以來市場持續震蕩回調,近期上證綜指更一度跌破2700點,重新來到年內低位。并且,從估值和風險溢價來看,當前市場也再次到了一個底部區域。雖然已是底部區域,但期待已久的反彈遲遲未見,主要因為外部環境仍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以及出于對三季報業績的擔憂。
短期來看,市場底部區域,可沿著擁擠度和景氣尋找低位高性價比方向,如新能源、創新藥等。與此同時,紅利板塊在經歷調整、自身擁擠度消化后、疊加市場主線不明下,可再次提升關注度。再往后,四季度靴子落地后,市場或迎來一段修復窗口,但需要強調的是,強級別的修復可能還需政策發力配合。
光大證券:靜待轉機
短期關注政策與經濟數據共振的機會。歷史來看,市場縮量下跌之后通常會迎來轉機。短期內,可以關注政策與經濟數據共振的機會。當前市場對未來政策力度與經濟數據情況仍存在一定分歧,若未來政策進一步加力提效、經濟數據邊際好轉,市場情緒或將改善,A股有望出現反彈。不過,從歷史情況來看,市場中期底部通常需要基本面預期發生顯著變化。
配置方向上,可以防御風格行業為底倉,適度參與成長行情以博彈性。通過對市場風格及交易信號篩選出的行業進行打分,防御板塊中,9月建議重點關注煤炭開采、電力,而對于國有大型銀行、白色家電等行業,可持續關注交易擁擠度情況,擇機進行配置。主題成長及獨立景氣風格板塊中,9月建議重點關注工業金屬(銅)、半導體、消費電子、軍工電子、航空裝備、醫療器械。
華安證券:等待政策發力
海內外政策溫差有所擴大,市場繼續震蕩等待政策發力。美聯儲超預期降息50BP,但9月LPR并未跟隨降息,市場預期落空。后續市場走勢關鍵在于政策節奏與力度,特別是央行后續是否降息以及降息幅度、財政政策年內是否加碼、發改委宣布的一批增量政策如何落地等。預計市場依然在靜候政策端發力中延續震蕩態勢。
重點關注三條主線:一是成長板塊主題機會,關注電子、AI(通信、傳媒)、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設備更新)。二是前期調整充分疊加景氣回升或政策支撐帶來的反彈機會,關注家電、汽車、房地產、農牧等。三是景氣周期品仍是中期確定方向,關注有色(工業金屬和貴金屬)、公用事業(電力)、煤炭。
中銀證券:關注穩增長政策落地
對于A股而言,市場普遍認為隨著聯儲開啟降息周期,國內貨幣政策空間也會隨之打開。但上周五LPR并未如期調降。隨著聯儲降息預期的超預期落地,貨幣寬松對于A股的影響或將減弱,而當前國內經濟堵點主要來源于貨幣到信用的傳導,后續需求能否企穩更多來源于財政政策的推進。
考慮到穩增長政策生效需要的時間,政策調整的窗口期或在9月至10月之間;結合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的表態,后續仍需進一步關注國內穩增長政策的落地情況。
當前仍處于港股占優窗口期。8月迄今,港股與A股市場表現分化,恒生指數持續向上,而全A指數則持續向下。短期港股邏輯在分母端及資金面上都較A股更為順暢,但更長久期的趨勢上,即分子端難以悖離A股過久。
短期,戰術上需更樂觀一些,戰略上需等待政策落地而非預期,港股繼續較A股占優的時間窗口仍在,窗口期后A股有望向港股收斂。
聲明:本文由海峽經濟網http://www.9811fc.com/采編(轉載請保留)如侵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
鏈接:/html/ms/2024/0923/31293.html
下一篇:沒有了